中心理解题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。早在2010年的时候,我们把这个题型分成主旨题和意图题来讲授,但是随着命题趋势的变化,两个题型的区分度基本消失,故合并为一个题型,即“中心理解题”。顾名思义,这个题型以要求各位找文段的中心和重点的方式,来考查各位的理解能力。
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“意在”、“主要”、“概括”、“旨在”、“强调”等等。
对于这种题来说,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:
个人的理解和技巧要结合,偏废任何方面都可能很危险。
如果单纯依靠个人语感,那么底子好的小伙伴还好说,底子弱的小伙伴做题速度就会非常慢;如果单纯依靠技巧而放弃个人理解,必然会因过于僵化方法而走入困局,毕竟语言是千变万化的,不能用一个框子框死,任何技巧和方法都是为理解服务的。
所以,通关口诀是:
1. 活学活用,理解为上,2.分析文段是王道,3.找到重点是关键。
综上所述,中心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如下:
1、看提问方式,辨别题型。
2、阅读文段,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:
即句号、分号、问号、感叹号为一个句断,一个句子结束了可以做一个标注,标注的同时,(注意是同时)头脑中反馈出这句话的意思,边读边思考,划出你认为重点的部分。
3、读完文段,勾划的重点也随之出现。带着中心句去匹配选项。此处很重要:
常规题目,找到中心句直接去匹配选项即可,选一个和中心句表意一样的,直接过!不要纠结,不要多想,不要更改,管住手!管住心!
如果碰到非常规题目,啥叫“非常规”,就是四个选项里,压根没有和中心句一样的,这就证明选项设置的不好,需要各位去择优,这时候,用排除法做题,先根据“话题”进行排除,即文段说了啥事,然后再在符合话题的选项里,挑细节正确的。
到此,中心理解题就做完啦!
来几道题试一试。
【示例】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,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,不可剥离的。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,语文课学的是语言,但语言不是空壳,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、哲学、伦理、道德的。怎么做人,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,如何对待朋友,如何对待民族、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,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。从这个意义来讲,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,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)。
A. 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、伦理和道德元素
B. 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
C. 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
D. 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
【答案】C。
解题过程:
1.审题:“意在”,证明是中心理解题,带着找中心句的目的,以句子为单位阅读文段,边读边划。
2.分析文段:
第一句:说“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的”。
第二句、第三句:很明显在对第一句进行解释说明,没有出现重点。
第四句: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”,这句了不得,总结了上文啊!OK了,上文都不重要了,最后一句才是文段结论,说“语文教育必须吸收文化,而诗歌是文化的集大成者”。说人话:就是“语文教育应该重视诗歌”。说的是“语文教育”和“诗歌”这两个主体。
3.匹配选项,C项正确。
补充:这道题,就是常规题目,直接匹配就可以了,干扰项根本没啥干扰性。
A项,没说“语文教育”;B项,没说“诗歌”;D项,没说“诗歌”。全部走你!
是不是很清晰明了?只要你自己思路不混乱,不把题目妖魔化,不给自立树立障碍,这种题型是完全没问题的。